厥政自此惭隆姬

出自宋代曾巩的《尹师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ué zhèng zì cǐ cán lóng jī,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众人生死如尘泥,一贤废死千载悲。
汉初董生不大用,厥政自此惭隆姬
至今董生没虽久,语者为汉常嗟欷。
尹公素志任天下,众亦共望齐皋伊。
文章气节盖当世,尚在功德发豪氂。
安知蔓草蔽原野,雪霰先折青松枝。
百身可赎世岂惜,讣告四至人犹疑。
悲公尚至千载后,况复悲者同其时。
非公生平旧相识,跽向北极陈斯诗。
()
人生,语者,天下

《尹师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巩。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众人生死如尘泥,
一贤废死千载悲。
汉初董生不大用,
厥政自此惭隆姬。
至今董生没虽久,
语者为汉常嗟欷。
尹公素志任天下,
众亦共望齐皋伊。
文章气节盖当世,
尚在功德发豪氂。
安知蔓草蔽原野,
雪霰先折青松枝。
百身可赎世岂惜,
讣告四至人犹疑。
悲公尚至千载后,
况复悲者同其时。
非公生平旧相识,
跽向北极陈斯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尹师鲁的悼念和赞美之情。诗人认为众人的生死对于宇宙来说如同尘埃一般微不足道,但一位贤者的逝去却让人千载悲伤。诗中提到了董生,他在汉初时期并未受到重用,而政治的败坏也使得隆姬感到惭愧。尽管董生去世已经很久,但人们仍然对他的逝去感叹不已。尹公一直以来都以其志向任天下,众人也都期望着他能够像齐皋伊一样杰出。尹师鲁的文章才华和高尚品德在当时仍然被人们所称颂。然而,有时草木的繁茂会掩盖住原野的美景,而雪霰也会先折断青松的枝条。诗人提到百身可赎世,表示就算牺牲百条生命也不会舍弃这个世界,但是当尹师鲁的去世消息传来时,人们依然犹豫不决。诗人悲伤地说,即使千年后人们依然会对尹师鲁的逝去感到悲伤,更何况和他同时的人们呢?诗人表示自己早已与尹师鲁相识,现在跪拜北极之地,陈述着这首诗词。

赏析:
这首诗词以悼念和赞美的情感写就了尹师鲁。诗人通过对尘埃与贤者的对比,突出了尹师鲁在众人中的特殊地位,他的去世引发了千载的悲叹。诗中提到了董生和隆姬,通过对他们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政治败坏和自责的思考。尹师鲁被赞美为文学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物,他的志向和作品仍然在人们心中产生影响。诗人运用草木和雪霰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尹师鲁的逝去对世界的影响和人们对他的怀念。最后,诗人对尹师鲁的悲伤和对他逝去后的影响的持续表示,即使千年后,人们仍然会对尹师鲁的离世感到悲伤,更不用说与他同时代的人们了。诗人自称与尹师鲁有旧时的相识,他跪拜在北极之地,以此向尹师鲁致敬,并通过这首诗词来表达他的悼念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尹师鲁的赞美和悼念,展现了尹师鲁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诗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尘埃与贤者、董生与隆姬、草木与青松的对比,以表达对尹师鲁的景仰和对其逝去的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尹师鲁杰出才华和高尚品德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离世的无尽惋惜和怀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