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渠饮尽一州田

出自宋代张舜民的《别房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qú yǐn jǐn yī zhōu ti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有客尝谈解散川,偶因晴景到山前。
溪流似景清无底,石壁如门翠插天。
夜气结成三洞雨,春渠饮尽一州田
临行始觉房陵好,更欲迟留住一年。
()
解散,晴景,溪流,无底,石壁,夜气,结成,留住

《别房州》是宋代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客尝谈解散川,
偶因晴景到山前。
溪流似景清无底,
石壁如门翠插天。
夜气结成三洞雨,
春渠饮尽一州田。
临行始觉房陵好,
更欲迟留住一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离别房州的情景。诗中的“客”指的是作者自己,他本打算离开房州,但是因为晴朗的景色而暂时停留在山前。作者用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在山前所见到的美景,如清澈的溪流、高耸的石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夜晚,空气凝结成雨滴,形成了三洞的雨,而春天的水渠也饮尽了整个州的田地。临行之际,作者才真正意识到房陵的美好之处,更希望能够延迟离去,留在这里多待一年。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气候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溪流清澈,石壁高耸,给人以美的享受。夜晚的雨滴凝结成三洞的雨,形象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而春天的水渠饮尽了田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最后,作者在离别之际,才意识到房陵的美好,希望能够停留更久,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整首诗词以描写山水自然景观为主,通过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离别之地的眷恋之情。同时,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反衬出人事物的短暂和变化无常的特点,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优美的语言,通过描绘山水景观和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触动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