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络臂夸燕舞

出自宋代汪元量的《登蓟门用家则堂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ēn zhū luò bì kuā yàn wǔ,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蓟门高处小凝眸,雨后林峦翠欲流。
车笠自来还自去,笳箫如怨复如愁。
珍珠络臂夸燕舞,纱帽蒙头笑楚囚。
忽忆旧家行乐地,春风花柳十三楼。
()
凝眸,车笠,燕舞,纱帽,楚囚,忆旧,春风,花柳

《登蓟门用家则堂韵》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登上蓟门高处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蓟门高处,凝视着远方的景色,雨后的山林如翠流般美丽。车上的遮篷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笳箫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怨恨和忧愁。美人佩戴着珍珠手链,夸耀着燕舞的姿态,她戴着纱帽,笑容中却透出楚国囚禁的悲凉。突然间,我想起了过去在家中欢乐游玩的地方,那里有春风拂过的花柳和青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感受和思考。蓟门高处的景色清幽宜人,雨后的山林翠绿如流,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些忧伤和哀怨的情绪,比如车笠随风、笳箫的怨恨和珍珠手链中的夸耀与纱帽下的囚禁笑容。这些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另外,诗中忽然回忆起旧家行乐的地方,提醒人们珍惜过去的美好时光,也让人对现实中的困境产生思考。整首诗通过景色描绘、情感表达和回忆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传递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引发对自身生活和情感状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