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十日雨

出自明代刘基的《旅兴(四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 chén shí rì yǔ,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上古人一心,生荣死同哀。
末世自为心,骨肉多嫌猜。
沉沉十日雨,漫漫百亩苔。
苔深车轮没,平路生蒿莱。
呜呼张仲蔚,衡门何由开。
¤
()
一心,同哀,末世,自为,骨肉,沉沉,漫漫,车轮,平路,蒿莱,呜呼

《旅兴(四十首)》是明代诗人刘基的作品。该诗通过描述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上古人一心,生荣死同哀。
末世自为心,骨肉多嫌猜。
沉沉十日雨,漫漫百亩苔。
苔深车轮没,平路生蒿莱。
呜呼张仲蔚,衡门何由开。

诗意和赏析:
《旅兴(四十首)》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变迁。首先,诗中提到了上古时期的人们,他们具有同理心,对生死和荣辱都有共同的感受,表达了一种亲密关系和情感的连结。然而,随着时代的进展,人们变得自私和冷漠,亲情的纽带被削弱,骨肉亲属之间充满了嫌隙和猜疑。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连绵不断的十日雨和遍布百亩土地的苔藓,营造出一种阴郁、荒凉的氛围。苔藓深厚得足以淹没车轮,平坦的道路上长满了蒿莱杂草,这种景象象征着人心的荒芜和社会的腐败,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道德的沦丧。

最后两句“呜呼张仲蔚,衡门何由开”,引出了一个名字为张仲蔚的人物,他的衡门无法打开。这里可以理解为张仲蔚是一个形象化的人物,代表着那些陷入困境、无法摆脱苦难的普通人。衡门的关闭象征着希望的消失和无法改变现状,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和现代社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担忧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于人情世故、社会伦理的痛惜,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蜕变,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