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阳春不见秋

出自明代刘基的《有感(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àn màn yáng chūn bú jiàn qi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漫漫阳春不见秋,人生得意总忘愁。
茱萸谢尽芙蓉发,清夜吹笙月满楼。
()
漫漫,阳春,不见,人生,得意,吹笙

《有感(七首)》是明代诗人刘基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漫漫阳春不见秋,
春天长久,却不见秋天的踪迹,
这里阳春的意象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兴盛和美好,而秋天则代表着事物的衰败和消逝。作者暗示人生中的得意时光常常使人忘却了忧愁和悲伤。

人生得意总忘愁。
人生中的得意和成功往往会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他认为人生中的欢乐和成功应该能够抵消人生中的忧愁和困苦。

茱萸谢尽芙蓉发,
茱萸的花谢了,芙蓉的花却开放,
茱萸和芙蓉都是秋天的花卉,茱萸象征着离别和忧伤,而芙蓉则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这两种花的对比,暗示了人生中的离别和希望交替出现。

清夜吹笙月满楼。
在宁静的夜晚,笙箫的声音飘荡,明亮的月光洒满楼阁。
这里表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境,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一刻欢愉和安宁。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描绘了人生中的欢乐和忧愁,以及离别和希望的交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