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不自然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秋暮西归途中书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ān dé bù zì r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
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
()
思乡,鸡鸣,草木,远山,曙色,苍苍

诗词的中文译文: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在旅途之中憔悴晚秋
愁绪缠绵经常难以入眠
思乡之情珍贵便早行
在鸡鸣前离开家园

九月时节草木凋落
平芜之地连着遥远的山峦
秋天的阴云与曙光融合
万木青翠看上去郁郁葱葱

去年秋天偶然东游
今天秋天才开始向西返程
马匹瘦弱衣裳破旧不堪
离别的家已有两年

回忆起归家的路途再度愁绪万千
回家虽然没有一囊子的财富
心灵虽然不被香气所麻醉
怎能舒适不是人性所本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秋天归家途中的心情。诗人在异乡漂泊已久,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愁绪常常缠绵,睡眠不安。然而,对于思乡之情,诗人懂得珍惜,选择在天亮前离开,因为他知道早日回家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九月时节,草木凋零,田野一片平芜,远处的山峦连绵不绝。秋天的天空阴云密布,但同时与早晨的曙光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万物苍茫的感觉。

诗人回忆起去年秋天的东游,如今的秋天转而向西归家。然而,归家的路并不轻松,马匹已疲惫不堪,诗人的衣裳已经破旧。离别的家已经两年,回家之路再度引发诗人内心的愁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他并不追求财富和奢华,他认为真正的舒适来自内心的安然自然。诗人用这样简洁而深刻的词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