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啸中军

出自宋代吴泳的《变欧阳子秋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róng xiào zhōng jū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银河耿高树,璧月流中庭。
有声西南来,厥闻浩以盈。
或泠泠为风,或殷殷如霆。
元戎啸中军,猛士赴敌营。
但闻人马行,弗省金铁鸣。
天地始气肃,乾坤亦尘清。
岂有一草木,而不知秋声。
()
中庭,有声,猛士,敌营,人马,乾坤,草木,不知,秋声

《变欧阳子秋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泳。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壮丽和悲壮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银河高挂于参天的树木之间,明亮的月亮流动在庭院之中。有声音从西南方传来,听得清楚而充盈。有时像微风轻轻吹拂,有时像雷霆般威猛。勇猛的战士在军营中发出呐喊,奋勇向敌人的营地冲去。但只听到人马行动的声音,金铁的鸣声并未被留意。天地气氛变得肃穆,整个宇宙也变得清朗无尘。难道还会有一棵草木,不曾体会到秋天的声音吗?

这首诗词充满了壮丽的意境和悲壮的情感。通过描绘银河高挂、明亮的月亮和声音从远方传来等景象,表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和气势。其中的声音象征着战争的呐喊声和战马的奔腾声,展现了战士们勇猛无畏的英勇形象。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和悲壮的赞美之情。

诗词中的“秋声”一词,不仅指代着秋天特有的声响,也象征着秋天的气息和情感。作者以秋声作为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秋天的壮丽与悲壮,并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秋声的普遍存在,将其与生命、自然和人的感知相联系。

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象和声音的描绘,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壮丽和悲壮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变幻多样、壮丽而悲壮的气息,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情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泳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吴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