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送郴州路久迷

出自宋代叶适的《翁常之挽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éng sòng chēn zhōu lù jiǔ m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秀峰插天下囘溪,曾送郴州路久迷
更欲扶衰为公往,荀陂龙化的卢嘶。
()
天下,龙化,的卢

《翁常之挽词》是宋代诗人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秀峰插天下回溪,
曾送郴州路久迷。
更欲扶衰为公往,
荀陂龙化的卢嘶。

中文译文:
山峰秀丽地插入天空下的溪流,
曾送别了郴州的路,久迷不归。
更愿意扶持衰落的前辈前去追求,
就像荀陂中传来龙吟的卢嘶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和寓意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翁常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诗的开头描述了秀丽的山峰插入天空之下的溪流,给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色的描绘,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也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接下来,作者提到自己曾与翁常之一起送别郴州的路,但路途中却迷失了方向。这句表达了作者曾与翁常之有过交往和相伴,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渐行渐远,曾经的友情或师徒之情变得渐行渐淡。这种迷失的感觉也可以被理解为对翁常之去世的思念和对他生命轨迹的追寻。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愿意扶持衰落的前辈,让他们继续前行追求理想,就如同荀陂中传来龙吟的卢嘶声一样。这里的荀陂和卢嘶都是古代谚语和传说中的典故,象征着英雄人物和美好境界。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翁常之的推崇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对翁常之的怀念、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前辈的崇敬和愿望。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追求理想和扶持他人的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叶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