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将笔下黄麻意

出自宋代苏泂的《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jiāng bǐ xià huáng má y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故里归来一幅巾,庙堂谁记此祠臣。
却将笔下黄麻意,自语山中白发人。
()
故里,归来,庙堂,笔下,黄麻意,自语,白发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是苏泂的作品,他是宋代的诗人。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插着一朵山茶花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故乡回来,带着一块布巾,
宫廷中谁还记得这位祠堂官员。
他拿起笔,思绪万千,
自言自语,山中的白发老人。

诗中的"三山翁"指的是一位年迈的山中老人,他回到故乡,身上带着一块布巾,可能是为了保暖或者寻求一种安慰。在故乡,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朝廷中的身份,但如今他已经被人遗忘。然而,他并不气馁,他拿起笔来,用黄麻纸书写,抒发自己内心的思绪。他自言自语,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白发老人对山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中的山茶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白发老人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经历。通过描绘这位白发老人插着山茶花的情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以表达对故乡和岁月的深情思绪。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对故乡和自然的深情追忆,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和生命无常的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