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偏高处

出自宋代苏泂的《次韵望海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g lǐ piān gāo ch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城里偏高处,分明见海潮。
鹳巢多碧树,人语半丹霄。
州宅楼台近,居民市井遥。
芳时一来此,因得离纷嚣。
()
偏高,海潮,鹳巢,碧树,人语,楼台,居民,纷嚣

《次韵望海亭》是苏泂所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城中高处望海潮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次韵望海亭》中文译文:
城里偏高处,
分明见海潮。
鹳巢多碧树,
人语半丹霄。
州宅楼台近,
居民市井遥。
芳时一来此,
因得离纷嚣。

诗意和赏析:
《次韵望海亭》通过描绘城中高处望海潮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喧嚣忙碌的城市中,寻求片刻宁静与自我反省的心境。诗中的海亭位于城中偏高的地方,使得作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涌动的海潮,这景象给他带来一种宽广开阔的感受。

诗中提到鹳巢多碧树,描绘了海亭周围环境的繁茂和生机,意味着大自然的存在给城市带来一份生气和美丽。人们的言谈声此起彼伏,仿佛从天际传来,使得作者的思绪随之飘荡至半空中,与纷嚣的尘世产生距离。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海亭所在的位置,州府的宅第和市井的喧嚣相对遥远。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海亭的宁静和独特之处,使得作者能够在这里远离尘嚣,享受静谧和自由。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繁忙与喧嚣的厌倦,他通过前往海亭,远离喧嚣,寻求内心宁静与自我反省。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展示了苏泂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