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向苍天

出自宋代苏泂的《重哭周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òng kū xiàng cāng tiā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甫读宗周挽,那知遽绝弦。
所嗟无我辈,不独在诗篇。
行到水穷处,魂伤山寂然。
灰寒空酹酒,恸哭向苍天
()
独在,诗篇,水穷处,魂伤,寂然,苍天

《重哭周四》是苏泂创作的一首诗词,被认为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和悲伤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甫读宗周挽,那知遽绝弦。
所嗟无我辈,不独在诗篇。
行到水穷处,魂伤山寂然。
灰寒空酹酒,恸哭向苍天。

诗意和赏析:
《重哭周四》以宏大的背景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痛苦体验。诗词开篇即表达了作者对传世之书、宗周文化的哀悼之情,意味着过去繁荣的时代已经消逝,文化传统断绝的琴弦已然断裂。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无奈和无力感。他感叹自己这一代人无法改变时代的潮流,无法挽回辉煌的过去,并且这种感叹不仅仅存在于诗篇之中,而是贯穿在整个现实生活之中。这种情感的表达彰显了诗人对时代变革的无力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描述行至水穷之处和山寂的景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痛苦。水穷和山寂象征着无法逆转的命运和世事的冷漠。此时,诗人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而他的哀痛之情也无处倾诉。

最后两句诗表现出作者对殒落时代的哀吟和不甘。他将愁绪沉酹于冷寂的灰烬中,悲痛地向苍天哭泣。这些悲愤的情感将他与苍天相连,同时也凸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重哭周四》以悲凉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时代变革和个人命运的痛苦体验,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辉煌过去的思考和哀悼。这首诗词通过深刻的意象和激烈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沉浸于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时期的文化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