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到屋梁

出自宋代苏泂的《拜大父墓》,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sōng dào wū li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六载今如此,青松到屋梁
何言声籍籍,直作去堂堂。
事已难追悔,天高只痛伤。
当时巴蜀使,书疏不能忘。
()
堂堂,追悔,痛伤,书疏,不能忘

《拜大父墓》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父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以六载时光为开头,描绘了六年过去了,青松已经长到了屋梁上,形象地展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何言声籍籍,直作去堂堂。”他在质问自己,为什么对父亲的离去只是在言辞上悲伤而没有行动上的表达,为什么没有做到把父亲送到堂堂之境。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父亲的思念,并感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在高天之上痛苦地悲伤。最后两句提及了当初在巴蜀任职的父亲,书疏是指父亲的公文书信,诗人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的这些事迹。

整首诗词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时光的流转和对父亲的思念,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父爱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父子之情的真挚,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