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先使教化明

出自宋代王柏的《乌伤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rú xiān shǐ jiào huà m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惟皇降衷于下民,暴暴莫殄心之仁。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彼亦莫如其所以,自甘血觜含余辛。
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余载蒙嘉名。
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
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
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童程。
()
降衷,下民,孝哉,有感,莫如,自甘

《乌伤行》是宋代王柏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乌伤行
皇帝对下民降至深处,
心中的仁爱却无法平息。
颜氏感慨地说:“孝顺啊!”
毕逋含泪将土堆成坟冢。
他们的行为都是无可比拟的,
自愿忍受血与汗的辛劳。
志向一动,气势也动,
凤凰和麒麟一起出现,都是理所应当。
他们环绕着百里的土地,
划下界限,挖下井泉。
千余年来,一直享有美誉。
使者穿着华丽的衣袍,驾着六匹马,
下马恭敬地行礼,心中充满敬畏。
他们用华丽的辞章镇压了松柏,
山鬼在峭壁的阴暗处嘲笑着。
明明法律严明,教化应该先行,
为什么不先用教育来传播明德?
墨本的教诲传播到了这个屋子里,
有人的心灵都被激发了。
但愿每个人都能保持这样的心态,
那么哪里会有乱世的出现?

诗意和赏析:
《乌伤行》以赞颂宋代皇帝和下民的高尚品德为主题,表达了对皇帝无私奉献和下民勤劳质朴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皇帝以身作则、降至深处对待下民,以及下民的忍耐和奉献精神,展现了尊重、孝顺、仁爱和社会秩序的美好境界。

诗中的"乌伤行"指的是皇帝和下民的行为,乌伤象征着皇帝和下民所承受的辛劳和痛苦。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凤仪麟出"、"山鬼呵崖阴"等,通过对凤凰、麒麟和山鬼的描绘,突显了皇帝和下民的非凡和与众不同。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皇帝和下民的教化和教育问题,认为应该先通过教化来传播明德,而不是仅仅依靠刑法来维持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教育的正面影响力的期待。

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了皇帝和下民的形象,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人心的美好向往和期望。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给人以意境深远的感受,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