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崔嵬不可攀

出自宋代蒲寿宬的《题纯阳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rèn cuī wéi bù kě p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道士当年九日山,侧身西望翠云间。
一枝乞倚纯阳洞,万仞崔嵬不可攀
()
道士,侧身,不可

《题纯阳洞》是宋代蒲寿宬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道士在纯阳洞内感慨万千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士当年九日山,
侧身西望翠云间。
一枝乞倚纯阳洞,
万仞崔嵬不可攀。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道士在纯阳洞中的情景。道士回忆起过去登上九日山的时刻,他站在纯阳洞内,向西望去,看见云雾缭绕的山间景色。他渴望能够倚靠在纯阳洞中的一根柱子上,但纯阳洞高耸入云,崔嵬壮丽,无法攀爬。

赏析:
《题纯阳洞》是一首以山水为背景的诗词,通过描绘纯阳洞的壮丽和高耸入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壮丽山川的向往之情。诗中的纯阳洞被描绘得宛如一座天然的宝塔,高不可攀,给人一种庄严而壮观的感觉。

诗中的道士通过回忆过去登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他站在纯阳洞内,向西望去,看到云雾弥漫的山间景色,这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渴望能够倚靠在纯阳洞的柱子上,但这座洞穴高耸入云,无法攀爬。这种无法攀爬的象征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无法驾驭山川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纯阳洞的壮丽景色和道士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壮丽山川的向往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强调了自然的伟大和不可侵犯性。这首诗词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蒲寿宬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