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老翩然过何许

出自宋代赵文的《题耆英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ū lǎo piān rán guò hé xǔ,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耆英会上十三人,当时世道如初春。
洛阳牡丹非昔比,妖怪百出年年新。
我见此图泪如雨,诸老翩然过何许
何时梦见洛阳春,郑公插花潞公舞。
()
耆英,世道,初春,妖怪,百出,如雨,翩然,梦见,插花

《题耆英图》是宋代赵文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耆英会的场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洛阳春景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耆英会上十三人,
当时世道如初春。
洛阳牡丹非昔比,
妖怪百出年年新。
我见此图泪如雨,
诸老翩然过何许。
何时梦见洛阳春,
郑公插花潞公舞。

诗意和赏析:
《题耆英图》描绘了耆英会的场景,耆英们的聚会让作者回忆起过去的岁月。首句“耆英会上十三人”,耆英指的是年长而有才华的人,他们聚在一起,让整个场景显得庄重而有文化气息。接着的“当时世道如初春”,比喻当时的社会环境像是初春一般,充满着希望和活力。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洛阳的牡丹。他说“洛阳牡丹非昔比”,说明洛阳的牡丹已经不同以往,可能是在形容洛阳的繁华已经不再,牡丹的美丽也已经不及过去。而后一句“妖怪百出年年新”,则表达了社会上各种奇特、怪异的现象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新的事物出现,似乎也在暗示着世道的变迁。

在看到这幅图画时,作者泪如雨下,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无尽的思念之情。诸老“翩然过何许”,形容耆英们自如而优雅地走过画面,似乎是在向作者传递着某种信息或者讯息。这里的“何许”也可以理解为在哪里,暗示了作者对这些耆英的向往和追寻。

最后两句“何时梦见洛阳春,郑公插花潞公舞”,表达了作者对洛阳春景的渴望和憧憬。他希望能够梦见洛阳的春天,想象郑公插花、潞公舞蹈的美好场景,从而体验到洛阳春的繁华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耆英会的描绘,以及对洛阳春景和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转和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回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文

赵文(1239-1315),宋末元初文人。初名凤之,字惟恭,又字仪可,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赵文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赵文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赵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