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香火传朝晚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石佛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nián xiāng huǒ chuán cháo wǎ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南峰云堕屋梁危,异迹曾遗广顺时。
脚影行镌岩石涧,头陀老守草庵欹。
几年香火传朝晚,万谷烟霞拥路岐。
半掩风扉钟又响,风霜皴尽砌街碑。
()
异迹,脚影,香火,朝晚,烟霞,风霜

《石佛庵》是董嗣杲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石佛庵的景象和庵内的僧侣生活,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变迁和庵内的宁静与祥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峰云堕屋梁危,
异迹曾遗广顺时。
脚影行镌岩石涧,
头陀老守草庵欹。
几年香火传朝晚,
万谷烟霞拥路岐。
半掩风扉钟又响,
风霜皴尽砌街碑。

诗词表达了石佛庵的景象和意境,其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这首诗词以南峰云堕屋梁危为开篇,描绘了庵内建筑的险峻和废旧之态,正如云雾从山峰上飘落,笼罩在屋梁上一样,给人以危险和荒凉的感觉。接着,诗中提到庵内的异迹曾遗广顺时,暗示了庵内曾经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而现在只能留下一些残迹。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庵内的生活场景。脚影行镌岩石涧,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在石涧上行走的足迹,暗示了他们修行的艰辛和坚持。头陀老守草庵欹,描述了庵内的头陀老僧守护着草庵,象征着庵内的宁静和虔诚。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庵内的岁月流转和庙宇的庄严。几年香火传朝晚,表达了庵内香火不断,世世代代传承的情景。万谷烟霞拥路岐,形容了周边山谷的云雾和烟霞环绕,使得庵内成为一处幽静的所在。半掩风扉钟又响,揭示了庵内的钟声回荡在风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俗、清幽恬静的感受。最后一句风霜皴尽砌街碑,意味着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使得庵内的砌街碑文已经磨损殆尽,暗示了光阴的无情流逝。

整首诗描绘了石佛庵的景象和庵内的生活,通过对庵内景象和住持僧侣的描绘,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庵内的宁静祥和之美。诗意深远,给人以静心净化、超脱尘俗的感受,同时也展示了岁月流转中的历史变迁和人世间的无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