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寄浙河旁

出自宋代释智圆的《哭叶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 jì zhè hé pá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今春闻落第,为君心栖然。
束书独南还,愤气胸间阗。
迹寄浙河旁,家延南海边。
遘疾既弥留,一命成弃捐。
囊中无馀金,零落空文编。
龟鹤本微类,享寿皆千年。
如何君子儒,三十归重泉。
天高不可问,为君强问天。
()
气胸,遘疾,弥留,一命,弃捐

《哭叶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春闻落第,
为君心栖然。
束书独南还,
愤气胸间阗。
迹寄浙河旁,
家延南海边。
遘疾既弥留,
一命成弃捐。
囊中无馀金,
零落空文编。
龟鹤本微类,
享寿皆千年。
如何君子儒,
三十归重泉。
天高不可问,
为君强问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为了朋友的失败而感到悲伤和愤怒的情绪。诗人听说了朋友在今年的科举考试中落榜的消息,他深感朋友的心情如同一只鸟栖息在自己的心中。诗人把书束起来,独自南归,内心充满了愤慨之情。他寄托了自己的心迹在浙江河畔,家宅延伸至南海之滨。面对疾病的困扰,他已经放弃了生命。囊中没有多余的金钱,文字散乱无序。诗人通过提及龟和鹤,表达了人类与这些长寿的动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即使享受千年的寿命,也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最后,诗人提出了问题,即君子儒士如何面对自己人生的归宿,三十岁时是否已经回归到故土。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人以朋友的落第为出发点,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悲痛之情。诗中的浙江河畔和南海之滨,象征着诗人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孤独和无奈。囊中无馀金,零落空文编,反映了诗人的贫困和失意。对比龟和鹤的长寿与人的短暂,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短促,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思考。最后的问题是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命运的抗争。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思考。它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为基础,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悲痛和自身的遭遇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感慨,并引发了对命运和归宿的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