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救沈江祸

出自宋代宋庠的《屈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hé bù jiù shěn jiāng huò,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司命湘君各有情,九歌愁苦荐新声。
如何不救沈江祸,枉解堂中许目成。
()
司命,不救

《屈原》是宋代诗人宋庠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传述了司命湘君和屈原各自的情感,以及九歌的忧愁苦痛,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司命湘君各有情,
九歌愁苦荐新声。
如何不救沈江祸,
枉解堂中许目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司命湘君和屈原各自的情感和内心体验。九歌体现了一种忧愁和苦痛的情绪,同时也向读者推荐了新的歌曲。然而,诗人思考着为什么不能解救沈江遭受的灾祸,为什么屈原在堂中的努力最终没有实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司命湘君和屈原的情感状态,以及九歌所表达的苦痛和忧愁,展示了宋庠深邃的思考和内心的感受。诗中的司命湘君和屈原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九歌则成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它带来了新的声音和情感的宣泄。

然而,诗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对现实中的不公和无奈进行了思考。诗中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解救沈江的灾祸,为什么屈原的努力最终无法实现。这种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触动和对人生的无奈。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司命湘君和屈原情感的描绘,以及九歌所传递的忧愁苦痛,展示了作者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它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现实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