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鸣弦宓不齐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次韵沈若院见赠》,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zài míng xián mì bù q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载鸣弦宓不齐,姓名飞动玉宸知。
从来兰省丝纶署,梦入栀林草木诗。
我亦放言聊尔耳,君真施手事于斯。
为寮况是张公子,锦笔淋浪日对持。
()
姓名,飞动,玉宸,栀林,草木,放言,施手

《次韵沈若院见赠》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沈若院的相遇和交流,表达了对沈若院才华横溢的欣赏和敬佩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三载鸣弦宓不齐,
姓名飞动玉宸知。
从来兰省丝纶署,
梦入栀林草木诗。

中文译文:
三年来,琴弦声音未曾和谐,
你的名字在玉帝那里广为传颂。
自古以来,丝纶署中就有你的名字,
在梦中,你进入栀子花林写下了诗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沈若院的钦佩和赞美之情。"三载鸣弦宓不齐"一句中,"三载"指的是三年的时间,"鸣弦宓不齐"形容琴声不和谐,暗喻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不足。而"姓名飞动玉宸知"一句,揭示了沈若院的声名远扬,被玉帝所知晓。"从来兰省丝纶署"指的是历代文人雅士所聚集的地方,而沈若院的名字在其中一直被铭记。最后两句"梦入栀林草木诗"表达了作者对沈若院的崇拜之情,将她想象成了进入栀子花林,与花草树木一同创作诗歌的仙子。

整首诗通过对沈若院的赞美和赏析,展现了作者对她才华出众的敬佩之情。通过以琴声不和谐暗喻自己的不足,突出了沈若院的杰出才华和声名远播。诗中的"兰省丝纶署"和"栀林草木"等意象,给人以幽静、纯洁的感觉,进一步突出了沈若院的仙逸之气。整首诗凭借流畅的词句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才华横溢的沈若院的景仰和赞叹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