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野鸡吞堕珥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过故宜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yǒu yě jī tūn duò ěr,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跋马南城吊楚王,寂寥迁国岁年长。
故宫白道埋春草,小市青旗挂夕阳。
时有野鸡吞堕珥,过无遗像镇祠堂。
只应平路桥边水,曾照当时后院妆。
()
寂寥,年长,白道,春草,夕阳,野鸡,遗像,祠堂,后院

《过故宜城》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过去的宜城,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跋马南城吊楚王,
寂寥迁国岁年长。
故宫白道埋春草,
小市青旗挂夕阳。
时有野鸡吞堕珥,
过无遗像镇祠堂。
只应平路桥边水,
曾照当时后院妆。

诗意:
诗人骑马行至南方的宜城,怀念楚国的君王。时光匆匆,国家迁徙已有多年,故宫的白道被春草覆盖,小市区的青旗挂在夕阳下。偶尔听到野鸡吞咽珠宝的声音,经过的地方没有留下君王的形象。只有平静的水流在平路桥边流淌,曾经照耀过当年后宫的妆容。

赏析:
这首诗以宜城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和故国的眷恋之情。诗人在宜城南城驰骋,寂寥的氛围中怀念楚国的君王。故宫的白道已经被春草所掩盖,小市区的青旗在夕阳下挂起,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岁月静好、寂寥而美丽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野鸡吞堕珥,暗示了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过去的辉煌已经消逝,留下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痕迹。而平路桥边的水,曾经照耀过诗人所处的后宫妆容,流淌着岁月的记忆。

整首诗以宜城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景象,唤起读者的共鸣,表达了对过去岁月和故国的思念之情。通过寥寥数语,诗人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同时,诗人对宜城的描绘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这首诗以简洁、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寂寥而美丽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使人们思考过去的岁月,感受历史沧桑,同时也唤起了对故乡和故国的深情眷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