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儿孙识此心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和沈仲一北湖十咏·萱竹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ào shǐ ér sūn shí cǐ x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萱草须锄莫放深,竹须剪伐待成林。
一花一叶皆相附,要使儿孙识此心
()
萱草,成林,一叶,相附,儿孙

《和沈仲一北湖十咏·萱竹堂》是宋代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萱草须锄莫放深,
竹须剪伐待成林。
一花一叶皆相附,
要使儿孙识此心。

诗意:
这首诗词以萱草和竹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寄托。诗中的"萱草"和"竹子"都是象征着家庭的寄托和未来的希望,通过对植物的比喻,表达了对家族传承和子孙后代的教育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萱草和竹子的生长过程,抒发了作者对于家族传承和子孙教育的思考。首句"萱草须锄莫放深"意味着要及时清除家族中的不良因素,以保持家族的纯洁和优秀。"竹须剪伐待成林"表达了要通过适时的修剪和管理,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使家族代代相传,茁壮成长。

接下来的两句"一花一叶皆相附,要使儿孙识此心"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人都与家族紧密相连,要让子孙后代明白这种深情厚意,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

整首诗词简洁明了,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寄托了家族传承和子孙教育的重要性。它强调了家族的纯洁和优秀的培养,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首诗词以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家族情感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