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看短长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送四明方伯起》,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qíng kàn duǎn ch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世事关分合,人情看短长
君应愁富贵,人已畏文章。
竚立亲双鬓,追随客累觞。
未知归定否,吾亦爱吾乡。
()
世事,人情,短长,文章,追随,定否,吾乡

诗词:《送四明方伯起》
朝代:宋代
作者:陈傅良

译文:
世事关分合,人情看短长。
君应愁富贵,人已畏文章。
竚立亲双鬓,追随客累觞。
未知归定否,吾亦爱吾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陈傅良对友人四明方伯的离别送行之情。诗中通过对世事和人情的思考,反映了人生中分离和团聚的感慨。诗人认为世间的事物是相对分离和合并的,人情也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短长之别。他告诫方伯,尽管他应当担忧富贵的功名地位,但人们已经开始畏惧文学才华的影响。这或许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观察和思考。

在送别之际,诗人站在一旁,看着方伯竖立着一对亲密的白发,陪伴着客人辛劳地举杯畅饮。诗人不确定方伯的归期和未来的命运,但他也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赏析:
《送四明方伯起》以简洁而含蓄的文字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作者通过对世事和人情的观察,呈现了社会变迁和时代风貌的思考。诗人将富贵与文章相对立,反映了宋代时期士人对功名与文学的矛盾和思考。同时,诗人以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通过描述方伯的双鬓和客人的喝酒场景,展示了一种别样的离别情景。

整首诗意味深长,透露出对友人前程和命运的担忧,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在离别的背后,诗人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表达,唤起读者对人生离合和归乡之情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