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绣阁幽恨

出自宋代苏轼的《诉衷情(琵琶女)》,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 míng xiù gé yōu hè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小莲初上琵琶弦。
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
绮窗前。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
琵琶,婵娟

《诉衷情(琵琶女)》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莲初上琵琶弦。
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
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
绮窗前。
素娥今夜,
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诗意:
这首诗以琵琶女为主题,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弹奏琵琶时所表达的情感。诗中通过琵琶的音乐来传达她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痛苦,表现出她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悲凉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巧妙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情感。首句"小莲初上琵琶弦"将琵琶比作初开的莲花,弦声如莲花初绽,引出琵琶女的登场。"弹破碧云天"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音的高亢,仿佛琵琶的音乐穿透云霄,展现出琵琶女豪放的气势。

接下来的两句"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则表达了琵琶女的内心感受。她的幽怨和伤感都被凝结在琵琶的曲调中,通过音乐传达给听众,使得琵琶成为她诉说衷情的媒介。这种情感的传递让人感受到琵琶女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命运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肤莹玉,鬓梳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琵琶女的容貌和形象。她的肌肤如玉,鬓发如蝉翼,形容她的美貌和婀娜多姿。"绮窗前"则暗示了琵琶女的居住地,也增添了一丝离别的忧愁。

最后两句"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则是诗人对琵琶女的写照。素娥指的是月亮,表达了她的寂寞和孤独。"故故随人"暗示她随从他人,可能是她的职业所决定的,也可能是她内心的无奈选择。"似斗婵娟"则是对她婀娜多姿的形象的再次描绘,也隐含着她在琵琶的音乐中展现出的美丽和高贵。

整首诗词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和琵琶的音乐,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痛苦,展现了她作为一个琵琶演奏者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诗词中的美丽形象和细腻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琵琶女的内心世界,体验她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境遇,同时也展现了苏轼对琵琶艺术的赞美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词既有音乐的韵律美,又有情感的深邃,是一首经典的宋代诗词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