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程明日至临川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丰城道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àn chéng míng rì zhì lín chu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雨后泥深马费鞭,看来遵陆岂如船。
人行滩过无多水,雁带云飞不尽天。
束担侵晨离故县,算程明日至临川
长安锺喜何时听,东望犹争路一千。
()
无多,束担,算程,争路

《丰城道中》是宋代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雨后泥深马费鞭,
看来遵陆岂如船。
人行滩过无多水,
雁带云飞不尽天。
束担侵晨离故县,
算程明日至临川。
长安锺喜何时听,
东望犹争路一千。

诗意:
《丰城道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景象。诗人经历了雨后道路泥泞,马匹劳累,马鞭频频挥舞。他看着远方的陆地,感慨陆行之辛苦远不如乘船航行。行人过滩时水流稀少,高飞的雁群似乎无尽无穷地消失在天空中。诗人担负行囊,清晨离开熟悉的县城,计算着明日抵达临川的行程。他向着东方望去,希望能听到长安的钟声,但长安的喜讯何时才能传来呢?东方的路途遥远,仿佛千里之行仍在争夺中。

赏析:
《丰城道中》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漫长。通过描绘雨后道路泥泞、马匹疲惫以及人行过滩的情景,诗人生动地表现了旅途中的辛劳和困难。同时,诗中的雁群和云飞象征着旅行的无限延伸,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诗人在离开故县时,带着行囊,思绪也随之飘荡。他期盼着长安的喜讯,但又感叹东方的路途遥远,仿佛千里之行仍然漫长而艰难。这种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未知命运的思考,凸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不安。

整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意象的象征,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反思,展示了旅行中的人生哲理和内心的思考。通过对旅途中的情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旅行和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