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城下系扁舟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再登岳阳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uè yáng chéng xià xì piān zhōu,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岳阳城下系扁舟,与客同登百尺楼。
寻遍诗牌追旧句,恍驾岁律叹重游。
波涵君艑两山翠,天落巴荆一镜秋。
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
()
扁舟,重游

《再登岳阳楼》是宋代赵汝鐩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登上岳阳楼的情景,并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
岳阳城下系着小船,我与客人一同登上百尺楼。
我们寻找过去的诗牌,追忆往昔的诗句,
仿佛乘坐着岁月的车轮,感叹着重返的喜悦。
波浪中映着君王的船只,两山的翠绿在水中倒映,
天空中的云落在巴山和荆山上,如同一面秋天的镜子。
北方的烽火还在燃烧,我不敢忘记过去的乐事和未来的忧愁。

诗意和赏析:
《再登岳阳楼》是一首以岳阳楼为背景的诗词,通过描绘登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与客人一同登上岳阳楼的场景,岳阳城下系着小船,体现了作者与客人一同游览的情景。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诗牌和诗句,寻找往昔的记忆,仿佛乘坐着岁月的车轮回到了过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文学传统的珍视,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诗中还描绘了波浪中映着君王的船只,山水的美丽在水面上倒映,以及秋天的景色。这些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最后,诗人提到北方的烽火仍在燃烧,表达了对战乱和动荡时局的忧虑。他表示不敢忘记过去的快乐和未来的忧愁,展现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时局的担忧,既有对过去的怀旧之情,又有对未来的关切之意。这种思考和感慨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意义,并给读者带来了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