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羡白鸥云水闲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孙王渡》,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òng xiàn bái ōu yún shuǐ xi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霁后泥途行尚艰,今年大率是晴悭。
春当浓处寒犹在,寒肯消时春渐还。
木杪红沉半轮日,波心碧浸两边山。
渡头不住人来往,共羡白鸥云水闲
()
大率,犹在,渡头,不住,来往,白鸥

《孙王渡》是宋代赵汝鐩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清新、春意盎然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诗中首先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泥泞路途,行走仍然不易,暗示着艰辛和困难。接着,诗人提到今年的天气大致是晴朗的,但初春时节的寒意仍然存在,寒意难以消散,而春天却渐渐回归。这种对季节变迁的描绘,抓住了春寒与渐暖之间微妙的过渡。

诗人通过描写木杪(树梢)上半轮红日的景象,以及波心处碧浸两旁山峦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这些景象不仅仅是形象的描绘,更是通过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传达了一种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感觉。

最后,诗人描述了渡口的景象,渡口来往的人们不停流动,而诗人则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的白鸥,它们在云水间自由翱翔。这种对白鸥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和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和巧妙的色彩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自然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