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波撞其根

出自明代张羽的《纪行十首 观音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àng bō zhuàng qí gē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
势如万马奔,鞭镫忽回复。
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
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
浪波撞其根,岩窦飨琴筑。
浮图乃善幻,凌虚驾佛屋。
行人愿利涉,望拜各致祝。
人生贵无事,安能虑存覆。
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
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
()
万马,鞭镫,回复,石角,古苔

《纪行十首 观音山》是明代张羽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连绵的山峦争相向南延伸,划分了蜿蜒的沧江曲线。
势头如同万马奔腾,马鞭和马镫忽然变换方向。
山峰犹如不戴尘土,高耸挺立在四周无尽的麓地。
连寸小草都无法茁壮成长,只有古老的苔藓在茂盛。
波浪冲击着山峰的根基,岩洞中传来琴声和筑琴之声。
浮雕图案仿佛善于幻化,凌空而行,宛如驾驭着佛的屋宇。
行人们愿意冒险涉过山巅,向观音山朝拜并祈祷。
人生最可贵的是无所事事,不思考生存和毁灭的问题。
我渴望攀登山巅,坐在高处欣赏美景,畅快地心目流连。
这美景不能停留,一直向前如同电光般迅速。

诗意和赏析:
《纪行十首 观音山》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通过描述观音山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山的敬畏之情,表达了人生追求无为、欣赏自然之美的思想。

诗中描绘了山峦连绵不断,划分了蜿蜒的沧江曲线,展示出壮观的自然景观。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将山势形容为万马奔腾,马鞭和马镫的变换则表现出山势的变幻莫测。山峰高耸入云,不带尘土,寸草难生,只有古老的苔藓在茂盛,这种景象传递出一种与时间无关的永恒之感。

诗中还描绘了波浪撞击山峰的根基,岩洞中传来的琴声和筑琴之声,以及浮雕图案的幻化,给人以神秘而幻觉的感觉。这些描写强调了山峰的神奇和灵性,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行人愿意冒险涉过山巅,向观音山朝拜并祈祷,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者则提出了人生贵无事的观点,认为人应该追求无为而不是过多思考生存和毁灭的问题。

整首诗以具体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探索,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