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华月照秋容

出自宋代孔武仲的《明月亭下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íng tíng huá yuè zhào qiū ró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杳杳芜城起暮钟,亭亭华月照秋容
便疑碧海依墙堑,云水情知隔万重。
()
杳杳,亭亭,碧海

《明月亭下作》是宋代诗人孔武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杳杳芜城起暮钟,
亭亭华月照秋容。
便疑碧海依墙堑,
云水情知隔万重。

诗意:
这首诗以明月下的亭子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暮钟声响,芜城中的人们纷纷归家,夜幕即将降临。亭子下的明月,清澈明亮,照耀着秋天的容颜。诗人感叹明月之美,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碧海就在墙堑之侧,但实际上却被万重山水所隔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明月、亭子和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诗人运用了杳杳、亭亭、碧海、万重等形象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明月亭下,芜城中的暮钟声,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变迁。诗人以明月为媒介,将碧海与亭子之间的距离拉近,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之美。这种错觉与现实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