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井取深泉

出自宋代孔武仲的《馆中夏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ōng jǐng qǔ shēn quá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珍簟舒明玉,凉窗纳碧天。
殿楼传远鼓,宫井取深泉
竹箨风频脱,榴房晚更鲜。
却惊非故国,五月未闻蝉。
()
竹箨,故国,未闻

《馆中夏日》是宋代孔武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馆中夏日》中文译文:
珍簟舒明玉,凉窗纳碧天。
殿楼传远鼓,宫井取深泉。
竹箨风频脱,榴房晚更鲜。
却惊非故国,五月未闻蝉。

诗意和赏析:
《馆中夏日》描绘了夏日里宫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细腻而清新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一个雅致宫廷夏日的景象。

首句“珍簟舒明玉,凉窗纳碧天”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凉爽的宫廷环境。珍簟(一种华贵的席子)舒展开来,明净如玉,凉爽的窗户将碧蓝的天空纳入其中,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殿楼传远鼓,宫井取深泉”描绘了宫廷中传来的远处鼓声和从深井中取水的景象。远处的殿楼传来悠扬的鼓声,使人感受到宫廷的庄严和活力;而宫井取得的深泉水源则暗示了宫廷的充足供应和富饶。

接着的两句“竹箨风频脱,榴房晚更鲜”将注意力转向了院落中的竹林和榴花。竹箨(指竹叶)随风摇曳,频繁地脱落,增添了清凉的气息;而榴房中的榴花在傍晚时分更加鲜艳夺目,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最后两句“却惊非故国,五月未闻蝉”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诗中提到的景物和气息让人感到宫廷的美好,却又提醒读者这并非故国,使人感叹身处异乡的孤寂。同时,五月依然没有听到蝉鸣,也许是因为宫廷中的宁静和繁华将其声音掩盖,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

《馆中夏日》通过对宫廷夏日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宁静与美好的渴望,展示了孔武仲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对比感受。整首诗以清新雅致的描写和细腻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与安逸的情感,同时也带有对故国和自然声音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