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溺冠轻议论

出自宋代陈普的《咏史上·汉高帝八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bǎ nì guān qīng yì lù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诗书礼乐敢忘钦,自是而翁力不任。
莫把溺冠轻议论,要观过鲁太牢心。
()
诗书,礼乐,溺冠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忘记《诗经》、《书经》、《礼记》和《乐府诗集》等古代经典,胆敢不尊崇尧舜禹般的圣人。这是因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胜任这样的角色。不要轻易发表关于溺冠的议论,而应该以鲁国太牢的心态来审视历史。

诗意: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这首诗表达了对汉高帝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陈普以自己的言语和观点,反映了对古代文化经典的遗忘和对伟大统治者的敬佩。他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敢轻易超越先贤,同时也提醒读者不要轻率地评价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而应该以谦逊和审慎的态度对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态度。陈普通过自己的观点,告诫读者不要忘记古代经典,这些经典代表了文化的根基和智慧的积累。他强调了个人的能力有限,不敢妄自称为圣人,对历史上的伟大统治者表示敬佩和钦佩。在提到溺冠时,诗人警告读者不要轻易发表议论,因为历史是复杂而多维的,需要以谦逊和深思熟虑的心态来理解。通过引用鲁国太牢的心态,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这首诗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人的谦逊和谨慎的告诫。它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要保持客观和谨慎,不要轻易妄下结论。同时,它也强调了对经典文化的尊重和珍视,这些经典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思熟虑,以及他对谦逊和谨慎态度的强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