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曹处此境

出自元代方回的《拟咏贫士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ér cáo chù cǐ jì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少陵走西蜀,坡仙谪罗浮。
暗与渊明合,九日无新篘。
儿曹处此境,四顾定复愁。
惟此三老翁,浩然无所忧。
作诗配日月,万古长空流。
寄谢酩酊子,讵识黄花秋。
()
少陵,走西蜀,新篘,儿曹处,此境,四顾,老翁,作诗,日月,黄花

《拟咏贫士七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少陵离开家乡前往西蜀,坡仙谪居罗浮山。暗中与渊明相会,但是九天之间没有新的篘(指琴弦)。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感到困惑和愁苦。只有这三位老翁,却显得豪然无所忧虑。他们创作诗歌,与日月相配,流传在万古长空之中。寄托给酩酊子的祝福,又怎能领悟黄花秋的意境呢?

这首诗描绘了贫困的士人在西蜀的生活境遇。少陵离开家乡,前往西蜀谋求出路,而坡仙则被贬谪至罗浮山。他们在这个环境中与渊明相会,意味着他们在贫困的处境下相互勉励,共同追求文学艺术的真谛。九日无新篘暗示着他们在贫困中无法获得新的乐趣和灵感。他们四顾环顾,心生愁苦,因为他们的处境困顿。然而,这三位老翁却表现出豪然自得的态度,无所忧虑。他们通过创作诗歌,将自己的心境与日月相辅相成,使作品流传于万古长空之中。最后,诗人向酩酊子寄托了祝福,希望他能够领悟黄花秋的美妙意境。

这首诗抒发了贫困士人的坎坷遭遇,同时表现出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执着。尽管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仍然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贫士的境遇,传达了坚持追求理想的精神和对艺术的热爱。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士人的豪情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坚守,同时也传递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