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日扰扰

出自元代方回的《送前歙黟楚□□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ǔ chuī rì rǎo rǎo,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歙三万户多,黟户減半少。
君才宜大用,何乃易而小。
易邑不易心,千江一月皎。
歙民时有谣,夺堇茹我蓼。
黟产足筒布,粗绤自缠绕。
黟之酒良佳,樽中无清醥。
归来卧城东,赁阁临木杪。
唯有一卷梅,古色暗锦褾。
高官跃大马,鼓吹日扰扰
廉吏无人知,酸吟夜连晓。
()
減半,易邑,歙民,有谣

《送前歙黟楚□□五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歙州(今安徽省歙县)和黟州(今安徽省黟县)两地的景物和民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词中提到了歙州有三万户人家,而黟州的户数减少了一半,这暗示了歙州的繁荣和黟州的衰落。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被充分利用,而不应该轻易放弃或辜负。易邑指的是黟州,易心则是指易于改变志向。千江一月皎表达了夜晚江水月光皎洁的美景,歙州的人们时常有歌谣,而夺堇茹我蓼则是指黟州的人们的生活艰辛。

诗词中描写了黟州产出丰富的筒布,以及粗细相互缠绕的纤维,这展现了黟州的特产和工艺。黟州的酒也被赞誉为良佳,但作者提到樽中却没有清醇的醥酒,可能意味着黟州虽然富庶,但仍有一些欠缺或不足。

回到歙州后,作者感叹借住阁楼,俯瞰木杪,只有一卷古色暗淡的梅花,锦绣的颜色隐没不见。这一景象象征着壮志未酬,梅花也可能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写了高官骑马奔驰,鼓吹声此起彼伏。廉吏却默默无闻,唯有在夜晚苦吟,直到天亮。这表达了作者对廉洁官员默默付出的赞美,以及他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懊悔。

整首诗词通过对歙州和黟州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壮志未酬的失落和对廉洁官员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景物的隐喻运用,诗词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情绪,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矛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