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怛吁以惊

出自元代方回的《三吊吟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è dá xū yǐ jī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偶闻一人死,恻怛吁以惊
千人万人死,能不怆厥情。
长平几性命,锐头付一坑。
亡者抱永痛,胜喜功名成。
功名岂不成,机心何时平。
人心苟若此,谁谓天好生。
()
一人,千人,万人,不怆,性命,亡者,功名,不成,机心,人心

《三吊吟四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痛惜。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偶然听闻一个人去世,悲伤之情让人震惊。
千千万万的人都离世,难免不感叹这悲情。
长平战场上多少性命,勇士们将头颅埋入坑。
亡者带着永远的痛苦,胜利者庆贺功名成。
然而功名何时能实现,心中的机谋何时平静。
如果人心都像这样,谁能说天生好生。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生死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类的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诗人偶然听到有人去世的消息,他深感悲痛,也感到震惊。接着,他思考到不仅仅是一个人,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离世,这种情景让人不禁感叹。诗人提到长平战场上牺牲的众多勇士,他们将自己的头颅埋葬在坑中,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的痛惜之情。

诗人同时也表达了对胜利者的痛惜。虽然功名成就可以带来胜利者的欢喜,但亡者带着永远的痛苦。诗人探讨了功名成就的意义,提问功名何时能实现,机心何时能平静。他认为如果人心都像这样,只追求功名利禄而不关心生命的价值,那么谁能说天生好生呢?

这首诗词通过对生死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功名利禄的痛惜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矛盾,呼唤人们珍惜生命,追求真善美,而不是片面追求功名成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