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输老树识苍颜

出自元代方回的《十月三日秀亭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g shū lǎo shù shí cāng y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天怜迟莫与清閒,閒上高山看远山。
世味已如玄酒淡,名场肯复左轮殷。
千争万竞尘埃里,古恨今愁莽苍间。
□□谁来问诗叟,应输老树识苍颜
()
高山,远山,名场,尘埃,莽苍,诗叟,老树

《十月三日秀亭二首》是宋代方回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秀亭上,天空晴朗,宛如天地怜惜迟到的人,不与他分享清幽的闲适。我站在高山上,俯瞰远处的山峰。世间的琐事已经变得如同淡薄的玄酒,而那些名场之上的繁华,是否还有人愿意去追求?

千万人争相竞逐,尘埃弥漫其中,而古时的怨恨和今日的忧愁都混杂在茫茫人世之间。这是谁来问及这位老诗人呢?也许只有老树才能理解他那沧桑的容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世间繁华和浮躁之感的思考。诗人置身在高山之巅,远离尘嚣,观察人世间的喧嚣与纷争。他认为世俗的名利已经如同淡薄的酒,不再让他心动。他对于人世间的争斗和繁华感到无奈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怨恨和对于现实的担忧。最后,诗人自问谁能理解他内心的苍凉,只有老树才能感知到他沧桑的颜容。

这首诗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于人世间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浮华世俗的厌倦和对于深邃思考的渴望。诗中的秀亭、高山、远山等景物形象生动,意境深远。通过与自然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纷繁世界的超然态度和对于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呼唤。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