耨草泥沾手

出自元代方回的《残春感事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òu cǎo ní zhān shǒ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守郡艰危日,还家老病时。
僮奴惊逝谢,宾客听分离。
耨草泥沾手,煎茶火燎髭。
固穷终不怨,百链出新诗。
()
艰危,宾客,分离,沾手,煎茶,燎髭,固穷,不怨,百链,新诗

《残春感事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作者守郡期间的艰难险阻、回家时的老病困扰,以及在宾客离别、僮奴逝去的情境中所体验到的残春之感。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残春感事十首》中文译文:
守郡艰危日,
还家老病时。
僮奴惊逝谢,
宾客听分离。
耨草泥沾手,
煎茶火燎髭。
固穷终不怨,
百链出新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在不同境遇中所感受到的残春之事,表达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首先,诗中提到作者守郡时的艰难险阻。守郡是指担任地方官员的职务,这里意味着作者在公务上面临各种困难和危险。作者通过描绘守郡时的艰苦境遇,表达了他对于使命与责任的坚守,不畏艰险的精神。

其次,诗中描述了作者回家时的老病困扰。这里的回家并非愉快的归途,而是作者年迈和身体不适时所经历的痛苦。这一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无情的感叹,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残酷。

随后,诗中提到了僮奴逝去和宾客分离的情景。僮奴是指仆人,作者的僮奴逝去,宾客离别,都是人事无常的表现。这些离别和逝去使作者感到悲伤和惊讶,同时也唤起了对于人世间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接着,诗中描绘了耨草、煎茶的场景。耨草是农民耕作的一种工具,煎茶则是一种繁琐的过程。这些平凡的日常景象,通过与作者的身份对比,凸显了他身世的贫困和不易。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这些琐碎的事务中,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于艰辛劳作的理解。

最后,诗中提到作者固穷却不怨恨,并且能够不断产生新诗。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困境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并不抱怨命运,反而通过创作新的诗歌来寻求心灵的满足。

总体来说,方回的《残春感事十首》通过对于不同境遇和生活琐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