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远树立微茫

出自宋代郭印的《仁寿县后有亭余名之曰明远赋诗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dī yuǎn shù lì wēi m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虚亭突兀枕崇冈,玉宇无风秋自凉。
地阔群山争逶迤,天低远树立微茫
阴晴易辨云霞色,晓夕常吞日月光。
我亦清心官事省,葛巾藜杖得徜徉。
()
无风,群山,逶迤,树立,微茫,阴晴,易辨,清心,官事,徜徉

仁寿县后有亭余名之曰明远赋诗二首

虚亭突兀枕崇冈,
玉宇无风秋自凉。
地阔群山争逶迤,
天低远树立微茫。

在仁寿县后方有一座高耸突兀的亭子,宛如靠在高崇的山冈上。在这座亭子中,宫殿般的屋顶下没有丝毫风,秋天自然而然地带来了凉意。广袤的大地和连绵的山脉争相延伸,形成蜿蜒曲折的景象,而天空低垂,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微茫而遥远。

阴晴易辨云霞色,
晓夕常吞日月光。
我亦清心官事省,
葛巾藜杖得徜徉。

无论是阴天还是晴朗的天空,云霞的颜色都变化多端,使人可以轻易辨别。在黎明和黄昏,这座亭子常常吞噬日月的光芒。我也能够保持清心,没有被繁琐的官事所困扰,戴着葛巾,拄着藜杖,自由自在地漫步其中。

【赏析】:
这是郭印写的一首描绘仁寿县后的亭子景色的诗。诗人以凄凉、静谧的笔调,描绘了这座虚亭的壮丽与孤傲。虚亭矗立在崇冈之上,使人感受到山峦的高耸和壮丽,它的存在像是与天地相连接的桥梁。诗中的描写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无论是广袤的大地还是连绵的群山,都呈现出迂回曲折的景象。天空低垂,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增添了一种微茫而遥远的意境。诗人通过描写云霞的颜色和亭子吞噬日月的光芒,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穷和亭子的壮丽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境,他能够保持清心,不受俗务所扰,戴着葛巾,拄着藜杖,在这座虚亭中感受到自由和徜徉。整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写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