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城市还

出自宋代李复的《谒隐士段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ér tóng chéng shì há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人生何多谋,常甘饥寒侵。
裘完甑有炊,于世澹无心。
筑室清涧曲,窈窕幽径深。
闭门长松下,岁无车马音。
古书束高阁,兀然遗屦簪。
悠悠不记年,日月徒光阴。
儿童城市还,得酒或自斟。
隐几望南山,閒云起孤岑。
()
人生,饥寒,无心,窈窕,幽径,车马

《谒隐士段庭》是宋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谒隐士段庭,
人生何多谋。
常甘饥寒侵,
裘完甑有炊。
于世澹无心,
筑室清涧曲。
窈窕幽径深,
闭门长松下。
岁无车马音,
古书束高阁。
兀然遗屦簪,
悠悠不记年。
日月徒光阴,
儿童城市还。
得酒或自斟,
隐几望南山。
閒云起孤岑。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李复对隐士段庭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以及对纷繁世俗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对隐士的生活进行了描绘,描述了他们不计较世俗名利、宁愿受饥受寒的境遇。他们住在清幽的山谷中,建造了一座室内,幽深的小径通向房屋,闭门之后只听到松涛声,时光如此静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他们珍藏着古书,收藏在高高的书架上,没有人打扰他们的思考。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受时间的约束,只顾自己的心境。诗人也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时间如流水般流逝,而他们的生活似乎一成不变。最后,诗人希望能够像隐士一样,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尘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理想境界。通过对隐士段庭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浮华世俗生活的厌烦和对于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清新自然,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从隐士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人通过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暗示了他对于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拷问。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于纷繁尘世的疲倦。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生活的对立,诗人表达了对于内心宁静、远离俗务的向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朴实、含蓄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和超脱的向往,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