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羊万夫上

出自宋代释宝昙的《悼明教嵩禅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yáng wàn fū shà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旋缚阴崖屋,去裹北山饭。
饥寒十万读,甚盛若禁脔。
南越古象犀,明月万金产。
逢人不易售,一见待天眼。
我马几覆车,公乃独力挽。
襄羊万夫上,直往势不返。
白首不愿馀,光明自优远。
晚生既浪出,壁间识怒面。
未能续公书,聊尔执役贱。
更须酌岩泉,只字日三晏。
()
饥寒,禁脔,象犀,一见,天眼

《悼明教嵩禅师》是宋代僧人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旋缚阴崖屋,去裹北山饭。
这两句描绘了僧人守持清净的生活状态。诗中的"阴崖屋"象征着僧人远离尘嚣、隐居的修行场所,"北山饭"则指的是僧人清贫简朴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僧人高尚精神境界的敬佩。

饥寒十万读,甚盛若禁脔。
这两句表达了僧人修行的艰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饥寒十万读"意味着僧人长期忍受饥饿和寒冷的苦难,但他们对于修行的渴望却如同禁脔一般强烈,不可阻挡。

南越古象犀,明月万金产。
这两句描绘了僧人修行所得的珍贵成果。"南越古象犀"意味着僧人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如同古代越南的珍贵象犀一般稀有,"明月万金产"则象征着他们获得的精神光明无价值。

逢人不易售,一见待天眼。
这两句表达了僧人所具备的高尚品质和超凡眼光。他们不会被世俗的名利所动摇,对待每一个人都持平等的态度,并以超越世俗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

我马几覆车,公乃独力挽。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自身的无力和对明教嵩禅师的敬佩。"我马几覆车"意味着诗人自身的困惑和无助,而"公乃独力挽"则表达了明教嵩禅师独自承担重任、挽救众生的伟大能力。

襄羊万夫上,直往势不返。
这两句描绘了明教嵩禅师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襄羊万夫上"意味着他带领着众多信众向前进发,决心不回头。

白首不愿馀,光明自优远。
这两句表达了明教嵩禅师对于功成名就和寿命延长的不追求。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追求的是心灵的光明和超越尘世的远大目标。

晚生既浪出,壁间识怒面。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自嘲和对明教嵩禅师的感激。"晚生既浪出"意味着诗人曾经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而"壁间识怒面"则表明明教嵩禅师的严厉批评使得诗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未能续公书,聊尔执役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未能继续传承明教嵩禅师的教诲的懊悔和自责。他对于自己无法继续传承教诲感到惋惜,只能以低贱的身份自我安慰。

更须酌岩泉,只字日三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明教嵩禅师的思念和怀念。"酌岩泉"意味着诗人在寂静的山谷中,寻找内心的滋养和启迪,"只字日三晏"则表明诗人每天都渴望得到明教嵩禅师的指导和教诲。

这首诗词通过对明教嵩禅师的赞颂和怀念,表达了对他高尚精神和修行境界的敬佩。诗人通过描绘僧人清净的生活状态、艰辛的修行、珍贵的成果以及超凡眼光和伟大能力,展现了僧人所具备的高尚品质和追求。诗词中充满了对精神追求和对境界卓越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懊悔,以及对明教嵩禅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修行者的敬佩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修行境界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