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天地静

出自宋代释宝昙的《登石头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óng pán hǔ jù tiān dì jì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春潮不到石城脚,十丈楼船浅沙阁。
楚天衮入秦淮流,白日黄尘亦冥漠。
胡儿走马沙上归,青兕豪猪载毡橐。
旌旗不动弓矢闲,百金砗磲作璎珞。
龙盘虎踞天地静,稽首清明可终托。
当时被发饮此水,铁骑如山照秋郭。
鸟惊兽骇人莫知,天欲以血洗伊洛。
三山砥砺水濯磨,万夫相望在雕鹗。
东风两鬓今萧萧,何当以此叩寥廓。
()
不到,楼船,白日,旌旗,不动,砗磲,璎珞

《登石头城》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宝昙。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潮未能触及石城脚,
高楼船只停在浅沙阁。
楚天的衮服流淌进秦淮,
白日黄沙也变得冥漠。
胡儿骑马归来沙滩上,
青兕豪猪背载着毡囊。
旌旗不动,弓箭无事闲散,
珍贵的砗磲制成玉佩。
龙盘虎踞,天地间宁静无声,
向清明时节致以敬意。
当年曾经饮过这水,
铁骑如山照亮秋郭。
鸟惊兽骇,人们都不知道,
天欲以血洗净伊洛河。
三座山峰磨砺着水流,
万人一起仰望雕鹗飞翔。
东风吹拂,我的两鬓如今凋零,
何时能以此拜见辽阔的天空。

诗意:
《登石头城》以石头城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历史时刻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诗人借助石头城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石头城为主题,通过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意象,展示了一幅历史场景的画面。诗人以石头城为象征,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诗意更加深远。

诗词开篇,描述了春潮未能触及石城脚,暗示着历史的厚重和久远。接着,描绘了高楼船只停在浅沙阁的场景,使人感受到岁月的静好和历史的沉淀。

随后,诗人通过楚天衮入秦淮流和白日黄尘冥漠的描写,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荏苒。胡儿骑马沙上归、青兕豪猪载毡橐的描绘,展现了历史时期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诗词中还出现了旌旗不动、弓矢闲散的景象,表达了时光静好和岁月安宁。百金砗磲作璎珞,龙盘虎踞的描绘,使整个景象更加壮丽和庄重。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意和思考。他提到自己曾经饮过这水,铁骑如山照亮秋郭,暗示了他对历史的参与和对时光的感慨。鸟惊兽骇,天欲以血洗伊洛的描绘,表达了历史的残酷和时代的动荡。

诗词末尾,诗人提到三山砥砺水濯磨,万夫相望在雕鹗的这是一首描述历史的壮丽景象和时光变迁的诗词。东风吹拂,诗人的两鬓如今凋零,他思考着何时才能以此向广阔的天空致敬。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描写,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以石头城为象征,以历史场景为背景,将岁月的沧桑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庄严而深远的诗意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