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草天人深会意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弥勒菩萨章》,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ā cǎo tiān rén shēn huì y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痴根爱种力锄除,一段灵明是旧基。
插草天人深会意,拈华尊者笑开眉。
鱼行大士须珍重,布袋憨僧且伏惟。
处处鼻头相撞磕,唯心境界你谩谁。
()
旧基,会意,尊者,大士,珍重,布袋,伏惟,处处,鼻头,相撞,唯心,境界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弥勒菩萨章》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痴根爱种力锄除,
一段灵明是旧基。
插草天人深会意,
拈华尊者笑开眉。
鱼行大士须珍重,
布袋憨僧且伏惟。
处处鼻头相撞磕,
唯心境界你谩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中的弥勒菩萨的形象,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体悟。诗人通过对弥勒菩萨及其他佛教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重和对佛法教义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境界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集中在表达对佛教修行者的敬重和对佛法的赞美上。首先,诗中提到痴根,意指有着执著的根基,表示修行者对佛法的坚持和努力。接着,描述了灵明的基础,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开悟和智慧。接下来,通过插草、拈华等象征性动作,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诗中提到的鱼行大士和布袋憨僧是佛教中的形象,分别代表修行者的珍重和虚怀。鱼行大士象征修行者要珍惜修行的机会和果实,而布袋憨僧则象征修行者要保持谦逊和无私的态度。这两个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体现了修行者应有的心境和修行的精神。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修行者内心的境界和对外在世界的看法。修行者的鼻头相撞磕,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越和超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最后一句诗通过问答的方式,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心境界和对修行道路的坚守,突显了修行者对于内心境界的自信和坚定。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形象和修行者的境界,展示了佛法的价值和修行的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推崇和对修行者的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