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待不来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偈颂十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ǒu yì dài bù lái,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有意待不来,无心忽会面。
顶发垂丝,眼光如电。
说尽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
更有一处少人知,也是重安眼上眉。
()
无心,会面,顶发,眼光,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更有,也是

《偈颂十七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意待不来,无心忽会面。
顶发垂丝,眼光如电。
说尽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
更有一处少人知,也是重安眼上眉。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述了作者有意等待的事情无法实现,而无心之间却突然遇到了。作者的头发已经白了,眼神犀利如电。他谈论了湖海间的风波,也谈论了衡量柴米的贵贱。诗的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个少有人知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他来说同样重要,如同眉毛上的眼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诗中的"有意待不来,无心忽会面"表达了命运的无常和意外相遇的不可预测性。作者的头发垂丝、眼光如电,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和经历的丰富。"说尽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表明作者对社会风云和物质财富的看法,暗示了人们追求名利和权势的虚妄和浮华。而最后一句"更有一处少人知,也是重安眼上眉"则传递了作者对自己内心深处某种重要但被他人所忽视的事物的关注。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展现了作者对命运、社会和个人内心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