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渠蚯蚓歌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和刘过夏虫五咏·蚓》,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óng qú qiū yǐn gē,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高人百尺楼,万里对天宇。
白水渺江湖,清明到窗户。
跏趺作禅定,不闻雷破柱。
从渠蚯蚓歌,自趁商羊舞。
()
高人,白水,江湖,窗户,跏趺,不闻,蚯蚓

《和刘过夏虫五咏·蚓》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人百尺楼,万里对天宇。
白水渺江湖,清明到窗户。
跏趺作禅定,不闻雷破柱。
从渠蚯蚓歌,自趁商羊舞。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蚯蚓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中以高楼、天空、江湖、窗户等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蚯蚓的描写来传达诗人的思考和感悟。

赏析:
诗词以高人百尺楼和万里对天宇的景象作为开篇,给人一种广阔的视野和超然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描述白水渺江湖和清明到窗户,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这里的白水、江湖和窗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清明则意味着明净、纯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蚯蚓跏趺作禅定的画面,表达了蚯蚓在平凡中追求超脱和宁静的意境。蚯蚓无论在雷声破裂的柱子旁,还是在渠道中歌唱,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种对禅定状态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蚯蚓的境界,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愿望。

最后两句“自趁商羊舞”,则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欢乐跳跃的感觉。商羊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欢乐和祥和,而蚯蚓以舞动的方式跟随商羊,展现了蚯蚓内心的愉悦和自由。

这首诗词通过对蚯蚓的描写,以及与高楼、天空、江湖、窗户等景物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超然宁静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蚯蚓在平凡中寻求内心的宁静,给予了人们一种启示,即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内心的平静和超脱来体验生活的美好。整首诗词借助蚯蚓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