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北里歌吹时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寒食月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lín běi lǐ gē chuī sh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
露重,梨花,草舍,独倚,柴门,中立

寒食月夜

风香露重梨花湿,
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
独倚柴门月中立。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寒食节夜晚景色的诗歌。作者通过描绘梨花被风吹得湿润,草舍内没有灯光,表现出他心情忧愁。南邻北里传来歌声和乐器声,但作者独自倚着柴门,站在月光下思考。

赏析:
《寒食月夜》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中清晰而深情地描绘了寒食节夜晚的寂静和孤独感。在这个重要节日的夜晚,周围的人都在欢庆,而作者却独自站在柴门前,思考着自己的心情。诗中的梨花湿润、草舍无灯以及歌吹声萦绕的描写揭示了作者心灵的空虚和孤寂。

这首诗写景细腻,通过描写风香、露重、梨花湿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气息和景色。诗的前两句短小精悍,用简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愁绪。而后两句则描绘了南邻北里歌吹的喧嚣声,形成了与作者内心孤独和寂寞的对比,强调了作者与外界的隔离。最后一句将作者独立站在柴门前的形象与月光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作者孤独的状态。整首诗以暗淡的色彩描述了作者独自在夜晚中的沉思与忧愁,给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感觉。

总之,白居易的《寒食月夜》是一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寒食节夜晚的孤独和内心担忧的诗歌。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诗中透露出作者独处的寂寞和思考的深沉。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静谧和凄凉,还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