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由来同转烛

出自宋代王洋的《赠丁执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shì yóu lái tóng zhuǎn zh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计子产馀身可足,有子有妻难免俗。
平生食案好择馀,今日虚仓不赢粟。
忍饥自是学道功,万事由来同转烛
天生异宝世须求,说是君衷自怀玉。
()
难免,虚仓,忍饥,学道,万事,由来,天生

《赠丁执中》是一首宋代王洋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赠送给丁执中
计算子产余下的身足,有子有妻难免俗。平生对于饮食讲究节余,如今却空仓无法得粮。忍饥自觉是修行的功德,万事皆源于过往如烛光。天生所拥有的宝物世人都在追求,说是君主内心所怀揣的珍玉。

诗意:
这首诗词以赠送给丁执中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丁执中的赞赏和思考。诗中通过对生活和修行的思考,探讨了人们在寻求物质和精神满足之间的困境,以及对内心真实愿望的追求。

赏析:
诗词开篇,以子产馀下的身足为引子,表达了一种珍惜和满足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有子有妻的丁执中难免受俗世所缚,这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家庭责任之间的挣扎。在平生中,丁执中注重饮食的选择,讲究节余,但现在却面临粮食匮乏的困境,体现了生活的变迁和物质困扰的现实。

然而,诗人认为忍受饥饿是修行的一部分,是一种修道的功德。通过这种修行,人们可以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诗中提到的万事源于过往如烛光,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源于过去的经历和历史。

最后,诗人提到了天生的宝物,暗示着人们追求的珍贵目标。这些宝物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追求。诗人认为君主内心所怀揣的珍玉,是一种内在的宝贵财富,是人们追求的真正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生活与修行、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观和追求的思考。诗词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意象,使得读者可以在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王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