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叱风伯鞭雷车

出自宋代于石的《祈雨》,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ē chì fēng bó biān léi chē,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六月不雨至七月,草木脆乾石欲裂。
方士画符如画鸦,呵叱风伯鞭雷车
九天云垂海水立,骄阳化为雨三日。
万口竞夸方士灵,彼亦自谓吾符神。
谁知水旱皆天数,贪天之功天所恶。
吾心修德可弭灾,大抵雨从心上来。
桑林自责天乃雨,岂在区区用方士。
()
草木,方士,画符,如画,海水,骄阳,化为,自谓,符神

《祈雨》是宋代于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夏季干旱的景象,以及人们通过祈雨仪式来期望降雨的场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月无雨一直到七月,草木干枯石头快要破裂。方士画符就像画乌鸦,呵斥风神鞭打雷神。九天的云垂下来,海水竖立起来,炎热的太阳变成了三天的雨。万口人争相夸奖方士神奇,他们自称他们的符咒具有神奇的力量。谁知道水旱都是天命,贪图天的功劳就会招致天的怒气。修身养德才能消除灾难,总的来说,雨水取决于个人的心灵。桑林自责,认为天应该下雨,岂能依赖区区的方士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干旱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思考和对方士祈雨行为的质疑。诗中描绘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形容草木干枯、石头快要破裂,突出了干旱对大地的毁灭性影响。方士画符、祈求风神和雷神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助和求助于神灵的愿望。

然而,诗人通过对方士及其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这种祈雨仪式的怀疑和批评。他认为水旱和雨水都是天命,方士所做的一切只是徒劳无益,甚至会激怒天神。诗人提出了修身养德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修行和善行,才能获得灾难的缓解和平安的到来。

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关注和对方士祈雨行为的反思。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于灾难的无奈和对于人们盲目求助于神灵的警示,强调了个人修身养德的重要性。通过批判方士的方式,诗人提出了一种理性的态度,呼唤人们应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依赖外在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于石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于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