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淮阴为汉留

出自宋代袁说友的《和陆成父司户过淮阴县韵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niàn huái yīn wèi hàn li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当年三杰共封侯,谁念淮阴为汉留
不是向来曾蹑足,未容平勃独安刘。
()
三杰,不是,蹑足

《和陆成父司户过淮阴县韵三首》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袁说友对历史上的三位杰出人物的怀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淮阴县的思考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当年三杰共封侯,
谁念淮阴为汉留。
不是向来曾蹑足,
未容平勃独安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袁说友与陆成父司户一同经过淮阴县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上三位伟大人物的赞叹和缅怀之情。袁说友称这三位人物为"三杰",意指他们在历史上的杰出地位。诗中提到的"封侯"指的是他们在古代社会中担任高官显贵的地位,这是对他们成就和功绩的肯定。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淮阴县的思念之情。"谁念淮阴为汉留"这句诗表达了袁说友对淮阴县的牵挂和对当地人民的期望,他希望后人能够铭记淮阴县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让其被遗忘。

最后两句诗"不是向来曾蹑足,未容平勃独安刘"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赞美和敬仰。这里的"向来曾蹑足"指的是刘备从前就有追随英雄的志向和行动,而"未容平勃独安刘"则表明刘备并非凭借平庸之才得以安定和平,而是凭借着自己的非凡才能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地方的回忆,展现了袁说友对英雄事迹的赞颂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淮阴县的热爱和对刘备的崇敬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凸显了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地方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