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去国心应折

出自明代王稚登的《海夷八首(嘉靖甲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ū shēn qù guó xīn yīng zhé,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任公瘦骨气萧萧,乱后雕弓却在腰。
铜柱未曾标马援,玉门早已入班超。
孤身去国心应折,群盗经时气转骄。
闻道墨縗重奉诏,佩刀骑马答清朝。
¤
()
骨气,萧萧,雕弓,铜柱,孤身,国心,群盗,闻道,佩刀,骑马

《海夷八首(嘉靖甲寅)》是明代王稚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翻译:
海外异族凋零瘦弱,战乱之后,雕制的弓却依然系在腰间。铜柱无法永远标示马援的功绩,而玉门却早已迎接了班超的到来。孤身离乡,心灵应当折断;众盗肆虐,时代的风气变得傲慢。听说墨縗重被皇帝赐予,我佩戴刀剑,骑马应对清朝的召唤。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处乱世的士人的心境。作者以自己为主角,表达了他身处异域、孤身远离家乡的困境。他虽然瘦骨嶙峋,但仍带着雕制的弓箭,表明他保持着士人的风骨。然而,他的功绩无法永远被正当地记录和铭记,而时代的风气也正在逐渐变坏。尽管如此,他依然听从皇帝的召唤,佩戴刀剑,准备为清朝效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士人在乱世中的心境和境遇。诗中的"海夷"指的是海外异族,他们的形势凋零,而作者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到了战乱带来的困境。然而,他仍然坚守着士人的品质,保持着坚韧的精神。铜柱无法永远标示马援的功绩,反映了历史的遗憾和不完全,而玉门早已迎接班超的到来,表达了时代的变迁和更替。诗人孤身去国,心灵应当折断,展现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无奈。而时代的风气变得傲慢,群盗横行,揭示了社会动荡时期的黑暗面。最后,诗人听从皇帝的召唤,佩戴刀剑,表明他仍然愿意为清朝效力,这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士人在乱世中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风气的反思,同时展现了作者坚守士人风骨和对国家的忠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