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见石棱

出自唐代岑参的《寄青城龙谿奂道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ǎi lǐ jiàn shí lé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谿盘中峰,上有莲华僧。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
五岳,丈人,百里,石棱

《寄青城龙谿奂道人》是岑参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寂静幽深的青城山中的景色和与之相得益彰的虚无心境。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谿盘中峰,上有莲华僧。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诗意:
这首诗以青城山中的景色和人物为描绘对象,表达了诗人对虚无境界和追求大乘的心愿的思考和追求。

赏析:
岑参通过描绘山峰、云雾和僧人等景物的壮丽和神秘,将自然景色融入到诗中,形成了宏大的意境。诗中的“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以及“龙谿盘中峰,上有莲华僧”等描写,展示了青城山的雄奇和壮美。而虚无境界和追求大乘的思想,通过诗中的“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以及“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来表达。

诗中的青城山具有超凡脱俗的气息,表现了作者对高尚道德和追求卓越的敬仰和崇尚之情。通过描述山峰、云雾、僧人和自然景物的相互作用,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精神活动的融合。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开士讲道的愿望,希望借助宏大的自然景色来迎接和引领内心的宁静和升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宏大,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精神追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虚无心境和追求大乘的思考和愿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