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意思

cōngmíngshì﹐húshí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拼音cōng míng yī shì ﹐hú tú yī shí
注音

词语解释

见"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词语分解

聪明的解释

词语解释聪明[ cōng ming ]⒈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例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聪明人。英wise;⒉  听觉和视觉灵敏。例耳目聪明。英sensitive;引证解释⒈  视听灵敏。引《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⒉  谓明察事理。引《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⒊  智力强,天资高。引《后汉书·应奉传》:“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沉约传》:“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⒋  指智慧才智。引《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儿子传授聪明哩!”⒌  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引《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⒍  特指君主的视听。引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虞世基、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⒎  犹耳目。引《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⒏  指刺探消息的人。引《汉书·韩延寿传》:“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国语辞典聪明[ cōng míng ]⒈  耳目敏捷。例如:「那老翁年逾七旬,仍是耳目聪明,真是令人羡慕。」近伶俐 灵敏 智慧笨拙 呆笨 鲁钝 拙笨 傻瓜 愚笨 愚蠢 ⒉  天资灵敏,理解力高,心思细巧。引《三国演义·第三回》:「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 分毫过失。」《红楼梦·第五回》:「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一时的解释

词语解释一时[ yī shí ]⒈  一个时期。例此一时彼一时。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英period of time;⒉  短时间。例一时半刻。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英for a sort while; temporary; momentary;⒊  同一时候。例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英at the same time;⒋  一些时候。例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英a little while;引证解释⒈  一个季度。引《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⒉  一个时期。引《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⒊  一代;当代。引《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祭肜,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⒋  一个时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引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⒌  暂时;一会儿。引《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到底终不和好。”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⒍  谓难得时机或时刻。引《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践乱 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此一时之功也。”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⒎  即时,立刻。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⒏  突然;偶然。引《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⒐  同时,一齐。引《晋书·李矩传》:“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⒑  犹一旦。引《汉书·吴王濞传》:“吴 与 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国语辞典一时[ yī shí ]⒈  一个时辰。引《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⒉  一个季节。引《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汉书·卷九·元帝纪》:「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⒊  一段时间。引《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⒋  当代、一个时代。引《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授右仆射,一时薰灼无比。」⒌  同时。引《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耶。」《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诣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凡诸绝祚,一时并祀。」⒍  短时间内,即刻、突然。 也作「一时间」、「一时之间」。引《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死是一时死不来,我明日就做和尚去。」《红楼梦·第五七回》:「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近暂时 反镇日 持久 常常 时常 ⒎  一旦。引《汉书·卷三五·吴王刘濞传》:「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红楼梦·第四回》:「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