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走马承受的意思

zǒuchéngshòu

走马承受


拼音zǒu mǎ chéng shòu
注音

词语解释

官名。 宋 置,诸路各一员,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初隶经略安抚总管司, 崇宁 中始诏不隶帅司,寻改为廉访使者, 靖康 初复旧。《宋史·职官志七》:“走马承受,诸路各一员,隶经略安抚总管司,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驛上闻。然居是职者恶有所隶,乃潜去‘总管司’三字,冀以擅权。”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诸路帅司皆有走马承受公事二员,一使臣,一官者,属官也。每季得奏事京师,军旅之外,他无所预。 徽宗 朝易名廉访使者,仍俾与监司序官,凡耳目所及皆以闻,於是与帅臣抗礼,而胁制州县,无所不至。”

词语分解

走马的解释

词语解释走马[ zǒu mǎ ]⒈  骑着马跑。例平原走马。英gallop or trot along on horseback;⒉  善跑的马。例团长有一匹棕色马,是匹好走马。英a horse which can run fast; flying horse;引证解释⒈  骑马疾走;驰逐。引《诗·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王先谦 集疏:“《玉篇·走部》:‘趣,遽也。 《诗》曰:“来朝趣马。”言早且疾也。’知 韩 ‘走’作‘趣’。” 唐 杜甫 《去秋行》:“去秋 涪江 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本犹虑其变也,檥舟三十里外待之。密约云:若事谐,走马相报。”邓家彦 《狱中感事》诗:“登楼有客非吾故,走马何人傲乃公。”⒉  良马,善走的马。引《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尸子》:“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旦 遣 孙纵之 等前后十餘辈,多齎金宝走马,赂遗 盖主。”颜师古 注:“走马,马之善走者。”孙犁 《风云初记》九:“再不就叫他们备上一匹走马,脚手不沾地,就送你到了 高阳城。”⒊  指驰马禀报军情或传递文书之人。引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不闻有一人援桴鼓誓众而前者,但日令走马来求赏给,助寇为声势而已。”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应机 至州,未几,有走马入奏事。”⒋  比喻时间短暂。引元 商衟 《玉抱肚》曲:“更做道走马儿恩情,甚前时聚会,昨宵饮宴今朝祖送,来日离别。”⒌  比喻匆促;快速。引《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十三妹 在 黑风岗 能仁古刹 救了公子的性命,全了 张金凤 的贞节,走马联姻,立刻就把 张金凤 许配公子。”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我们因为走马游山,前后只有三日工夫好费。还要包括出发和到着的日期在内,所以许多风景都只能割爱。”⒍  见“走马灯”。国语辞典走马[ zǒu mǎ ]⒈  骑马疾行。比喻迅速。引《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⒉  善于奔驰的马。引《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⒊  乐曲名。为福建南管大谱曲目。参见「八骏马」条。

承受的解释

词语解释承受[ chéng shòu ]⒈  接受,承担。例承受损失的主要部分。英bear;⒉  支承或经受重量或压力。例水坝不能承受这沉重的浪头。英sustain;⒊  继承。例承受遗产。英inherit;引证解释⒈  接受。引《左传·隐公八年》:“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书·益稷》“格则承之庸之” 唐 孔颖达 疏:“天下之人有能至於道者,则当承受而进用之。”《西游记》第十二回:“玄奘 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李劼人 《天魔舞》第五章:“朋友们知道主人曾经尝过苦味的,已没有人打算承受它。”⒉  承担;禁受。引秦牧 《花城·青春的火焰》:“有些深海水族,柔软躯体可以承受千万磅的海水的压力。”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五章:“那些低矮的土屋、草房,好象是快要承受不住厚厚的雪的重压。”⒊  继承。引《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乾浄,省了许多是非口舌。”国语辞典承受[ chéng shòu ]⒈  接受。引《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京令吏将乳香附客试卖,客果得价数倍,后客欣然承受。」《红楼梦·第二九回》:「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近担当 继承 接受 经受 承担 反推卸 出让 英语to bear, to support, to inherit德语erben, (Rechte)​ übernehmen (V)​, tragen, ertragen, aushalten (V)​法语supporter, résister à